内部审核控制程序
(一)目的
按计划的时间间隔对质量管理进行内部审核,不断地改进质量管理,以确保质量管理符合规定要求。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对内部质量管理的控制。
(三)职责
(1)管理者代表负责组织,质管组协助实施内部审核。
(2)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组长,审核组组长负责主持内部审核。
(3)出现问题的责任部门负责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并制订纠正措施。
(四)工作程序
1审核计划
(1)年度内审计划,由质量管理小组制订,管理者代表审核批准
(2)年度内审计划主要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和时间安排
(3)按年度内审计划,由审核组组长编制每一次内审计划,由管理者代表批准后进行实施
(4)内审分为审核前期活动、现场审核和审核后续活动三个阶段组成。具体工作由质量管理小组和审核组组长共同组织。
2审核的前期活动
(1)成立审核组:由管理者代表任命审核组组长,再由审核组组长和质管组共同确定审核员,组成内审审核组。
(2)编制审核计划:审核计划由审核组组长依据审核的活动、过程、部门、重要程序和以往的审核结果来编制,管理者代表批准。审核计划的内容包括:审核的目的、范围、准则;审核组组成;审核时间、日程安排表。审核计划批准后应于5天前发至被审核部门和审核员手中,有修改意见应于审核实施的两天之前反馈到质管组,进行协调。
(3)审核前的预备会议和准备工作
①决定审核员分工,并按分工由审核员编制“核查表”,交审核组组长审核。
②确定审核使用的表格:不合格报告/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不合格分布表、会议签到表等。
③审核员资格的审核:审核员必须经过培训,并与被审部门无直接关系。
3.现场审核(1)见面会
①见面会由审核组长主持。
②参加人员:审核员、管理者代表、决策层领导及各被审核部门的领导。
③见面会的主要内容:介绍审核中使用的方法及工作程序,宣布审核计划及审核员分工,澄清审核计划当中不明确的问题,宣布审核纪律,确认末次会议(总结会)时间和参加人员及地点。
(2)现场审核:
①审核员按照审核计划安排到各有关部门审核。
②审核员按核查表的内容向被审核方提问、抽样检查。
③审核员登记好观察记录,把听、看、问、查到的正面与负面的客观事实都记录下来,并与准则对照,判断是否符合审核准则。
④在部门审核完后要进行简短总结,使被审核方确认发现的问题。
(3)不合格报告:
①不合格的判定捉则为“末完成审核准则中某规定要求”。
②不合格类别的判定准则为:一般不合格,即轻微的,很快能改正的错误;严重不合格,准则中规定的未做,或者重要环节未做,造成活动和过程失控。多个一般性的错误也可构成一个严重不合格项。构不成不合格项,但发展趋势可能会产生不合格项的也要写出观察报告。
(4)内审报告
①内审报告由审核组组长负责编写。
②内审报告的内容:审核的目的、审核的范围、审核的依据、审核员签字、审核综述、审核结论、审核的后续要求、不合格项分布表。
(5)审核总结会的主要内容:
①总结会由审核组组长主持,见面会参加人员必须参加总结会。
②审核总结会的主要内容:宣读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报告,征求对不合格项报告的意见,口头汇报“审核报告”,对审核的后续活动提出时间要求,被审核部门在不合格项上签字。
5.审核的后续活动
1)印发审核报告:审核组组长将审核报告交管理者代表审批后由行政部印发,发放范围为决策层和各被审核部门。
(2)由质管组负责落实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并将不合格项交给产生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
(3)不合格项的责任部门接到不合格项报告以后,首先分析不合格项产生的原因,针对产生不合格项的原因制订纠正措施。(4)责任部门制订的纠正措施经审核组组长认可后,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完成纠正措施整改工作。
(5)质管组接到责任部门完成不合格项整改报告后,应由开不合格的审核员负责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经管理者代表确认有效之后,由审核员写出验证报告并关闭不合格项。
(6)质管组负责汇总审核记录,交行政部保存。审核记录包括:审核计划(代替通知)、见面会与总结会签到表、核查表、不合格项报告、审核报告。
本文地址:http://www.wuye.org.cn/zhidu/hangzhengbu/3110.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全国物业服务资质公示平台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本站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分享信息的目的,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