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防火管理作业规程
1.0 目的
规范公司辖区内的防火管理工作,确保及时消除辖区火险隐患,保证公司和用户的生命财产安全。
2.0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正式接管的辖区防火工作。
3.0 职责
3.1 总经理为公司第一防火责任人,对公司的防火管理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3.2 物业服务中心主任为辖区防火管理直接责任人,对防火管理工作负有直接领导任。
3.3 安全管理队长对防火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组织实施。
3.4 安全管理员/义务消防员负责对防火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4.0 程序要点
4.1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4.1.1组织架构图
4.1.2 管理职责
a)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
——安全管理领导小组由公司各部门经理、安全办由各物业服务中心主任组成;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其它消防法规;
——监督检查各辖区执行防火管理工作的开展情况;
——组织消防安全大检查,研究整改火险隐患,改善消防设施设备条件;
——督促整改本部门存在的消防隐患,对本部门员工进行必要的消防安全教育;
——遇有火灾必须亲临火场组织指挥扑救。
b) 防火总指挥(总经理)
——与上级主管部门签定《防火安全责任书》;
——领导安全办工作;
——审批各种安全经费开支。
c) 安委办主任:
——督促各物业服务中心落实消防管理各项工作的开展;
——审议物业服务中心各类消防安全工作计划及防火安全管理制度;
——审核物业服务中心安全管理年度经费预算,消防器材购置计划,维修计划和消防经费开支;
——遇有火灾亲临现场组织指挥、调度相关人员参加扑救。
d) 物业服务中心主任:
——向上级报告每月的消防安全情况,执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组织监督实施;
——做好消防管理业务建设及日常管理工作;
——指导消防器材的配置、维修、保养和管理工作,负责对辖区重点防火部位的管理;
——制定辖区重点防火部位的灭火预案及应急作战方案;
——制定消防经费预算及消防安装工程预算;
——监督火险隐患的整改,制止违章作业;
——编制消防安全工作计划,修订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或方法;
——及时完成经常性的消防安全检查和火险隐患、火灾事故统计汇总的报告;
——同公安消防队沟通与联络。
e) 安全管理队队长
——对消防中心值班监控的管理和辖区防火巡检;
——明确每个人的防火责任制,用责任制的形式确定职责和分工,便于执行遵守;
——明确重点防火部位的危险点,控制点及其预防,控制措施;
——督促义务消防员严格遵守防火安全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纠正和制止违章作业不安全行为;
——坚持巡回检查制度,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消防安全检查记录表》中;
——监督危险作业的实施,及时发现和消除事故隐患;
——定时总结辖区的消防安全情况,做到有表扬、有批评,采纳队员合理建议,完善管理制度,以提高辖区的防火安全素质;
——合理配置灭火器材及保管;
——按本规程进行防火巡查。
4.2 防火基本原则
4.2.1“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受公司总经理的委托,对辖区的防火管理负主要责任,起监督、检查、督导作用。
4.2.2 坚持“专门机关同群众相结合”的原则。安全管理领导小组是公司消防管理的专门机构,在行使防火管理工作中具有最高权力,积极发挥消防督导作用,走“群防群治”的消防路线。
4.2.3“时效制”原则。对消防设施、设备,应定时检查和维修保养;对重点防火部位及火险隐患的地方应经常检查,及时整改;对出现火警、火灾应在第一时间内赶赴现场处置。
4.2.4 服从“统一指挥”的原则。安全办对防火工作统一管理,统一指挥,各部门应遵守和服从,积极配合、协同作战。
4.2.5 法制原则。防火管理应坚持“依法治火,依法管火”的法制原则,建立完善各种防火管理规章制度。
4.3 防火业务建设
4.3.1 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及各类防火技术规范。
4.3.2 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做到防患于未然。
4.3.3 建立以全体安全管理安全管理员为主的义务消防队,组织培训义务消防队伍,健全义务消防队管理制度。
4.3.4 制定各种防火管理制度和各种防火安全管理计划,完善消防培训制度,提高消防队队员业务技能素质。
4.3.5 制定防火检查制度,不定期对消防系统设备进行维修,检查和保养,确保消防系
统设备的运行管理落到实处。
4.3.6 制定重点防火部位灭火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重点检查和防范。
4.4 日常检查
4.4.1 巡检内容:
a) 自动报警(灭火)系统和检查:
——打开消防主机门检查线路,接口有无松动、脱落,信号灯显示是否正常;
——检查消防联动柜各类信号显示是否正常,标识是否清楚,“试灯”时是否出现故障情况;
——巡视气体系统,查看接口和密封处是否密封,观察压力表指针读数有无明显减轻;
——火灾控测器探头应无灰尘,无污染,接收效果好。
——紧急按钮和启动键完好无损。
b) 安全疏散出口的检查:
——楼梯间、消防走火通道、电梯前室、疏散出口均应保持畅通无阻,不得堆放任何杂物;
——疏散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自动启闭的门应有手动开启装置;——当门开启后,门扇不应影响疏散走道和平台的宽度;
——疏散门应为推闩式外开门;
——疏散出口应设置明显的消防安全标识。
c) 应急照明与疏散指示标志的检查:
——疏散指示牌应用不燃材料制作,或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应急照明灯和灯光指示标志应在其外面加设玻璃或其他不燃烧透明材料制成的保护罩;
——疏散通道中,疏散指示标志(包括灯光式)宜放在通道两侧及拐弯处的墙面上;检查出口指示灯玻璃有无划伤或破裂现象,灯箱外表及面板应擦干净;
——检查出口指示灯安装是否牢固;
——远离出口的地方,应将“出口标志”与“疏散通道方向”的指示标志联合设置,箭头须指向通往出口的方向;
——疏散用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灯光标志,可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且连续供电时间不应少20分钟,检查时拔掉插头,如灯不亮,应通知工程部及时维修;
——针对检查中出现的缺陷及时进行修复,再装回原位。
d) 室内消防栓检查:
——在每层楼的疏散楼梯前室、走廊均设有室内消防栓箱,箱内装有水带、水枪;
——检查时应整理箱内水带、水枪、灭火器、消防水喉是否齐全完好放置整齐,便于取用,无发霉,发黑和生锈、漏水,接口垫圈是否完整无缺;
——检查箱上手动报警盒,弹片是否松动、损坏,测试时消防中心有无报警信号显示。清洁箱内器材时应小心,不得碰动报警器,以免弹片松动报警,引起用户不安;
——检查报警按钮,指示灯及报警控制线路功能是否正常、无故障。
e) 灭火器配置检查:
——灭火器配置应根据配置场所的火灾区危险程度和按标准要求配置灭火器;
——灭火器设置应便于取用,稳固,不影响安全疏散,标签明显,放在显眼的地方,铭牌朝外,防潮或防腐蚀;
——检查发现重量减轻10%时,应及时更换充气。
f) 楼层检查:
——严格清除死角内堆放的一切易燃、易爆物品,物品存放不得靠近配电箱、不得靠近墙壁,应保持一定的防火间距,放置整齐有序,分类存放;
——营业区在营业时间,营业部门应安排1人进行安全巡视,发现情况及时报告消防控制中心,营业时间停止后注意关闭一切电源和消除火种。
4.4.2 巡检要求:
a) 安全管理员24小时分三班进行巡查,每班次按本规程4.4.1内容至少巡查一次;
b) 安全管理队长监督巡查,每周至少对《巡查记录表》签到一次,督促安全管理员巡检到位;
c) 每周由安全管理队长组织对公共场所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d) 每月由物业服务中心主任组织对所有机房进行一次防火巡查;
e) 每季度由安全办主任/物业服务中心主任组织对商铺进行一次防火检查;
4.4.3 隐患与处置:
a) 安全管理员在防火检查中发现火险隐患,应及时消除,并把火险隐患情况报告公司安委办,填写《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给隐患部门,并限期整改;
b) 辖区内或外来施工人员需要在机房、楼层进行动火施工的,原则上报消防部门审批。可根据辖区实际情况,由安全管理队长派消防员到现场监督施工,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火措施。动工前施工单位应到物业服务中心填《临时动火作业申请表》,
报主管审批后,方可施工;
c) 对施工人员违反操作安全规程的,应立即令其停止施工。不办证而擅自动火的,发现后除责成其补办动火证外,并对施工单位负责人进行处理。
4.4.4 复查:
a) 安全管理队长对查出的火险隐患,应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复查,督促隐患部门切实整改,彻底消除隐患;
b) 对重点防火部位(会所、高层、机房、配电房、配电箱柜)应经常复查,将复查结果进行整理归档,建立防火档案。
4.5 动火安全管理
4.5.1 在重点部位动火,必须由物业服务中心主任审批才能动火,动火后要认真检查现场,防止留下火种而引燃着火。
4.5.2 动火前必须做到“八不、四要、一清”标准:
a) “八不”
——防火、灭火设施不落实不动火;
——周围的易燃杂物未清除不动火;
——附近难以移动的易燃结构未采取安全防范措施不动火;
——凡盛装过油类等易燃液体的容器、管道、未经洗刷干净,排除残存的油质不动火;
——凡盛装过气体受热膨胀有爆炸危险的容器和管道不动火;
——凡储有易燃、易爆物品的车内,仓库和场所,未经排除易燃、易爆物品的不动火;
——在高空进行焊接或切割作业时,下面的可燃物品未清理或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的不动火;
——未配备有相应的灭火器材不动火。
b) “四要”
——动火前要指定现场安全负责人;
——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动火作业员必须经常注意动火情况,发现不安全苗头时,要立即停止动火;
——发生火灾、燃炸事故时,要及时扑救;
——动火人员要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
c) “一清”:动火人员和现场负责人在动火后,应彻底清理现场火种,才能离开现场。
5.0 相关记录
5.1 《临时作业动火申请表》
5.2 《巡查记录表》
5.3 《整改通知书》
6.0 相关/支持文件
6.1 《消防智能化系统操作规程》
6.2 《安全管理交接班管理作业规程》
本文地址:http://www.wuye.org.cn/zhidu/hangzhengbu/3086.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全国物业服务资质公示平台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本站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分享信息的目的,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