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管理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
年继支,能を使身门辅度管0中国对物业管理的探索与尝试是80年代初首先从住宅管理开始的。当时,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和沿海开放城市的广州,为破除旧的住宅管理体制的弊端,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中国的实际,大胆探索,走出一条专业化、社会化、经营型的崭新的住宅管理新路,首先推行了物业管理的方式。
1241 1981年3月,深圳市第一家涉外商品房管理的专业公司-深圳市物业管理公司成立。该公司是一家以管理商品房为主,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国有企业。他们借鉴香港先进的房管方法和经验,并结合特区的实际情况,对旧体制进行丁改革。改革的核心是政企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由单纯管理性公司向服务经营型企业公司转变,按照商品化、企业化管理房产的原则,建立起“综合收费,全面管理服务,独立核算,靠企业自身经营运转”的商品化房管体制。新体制理顺了市场经济形势下房产经营部门与管理部门之间、管理部门与业主、租户之间的关系,使房地产管理工作从过去的行政性、福利性,走上了专业化的有偿服务的管理轨道。
1985年底深圳市房管局成立后,对全市住宅区进行调查研究,肯定了物业管理公司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的管理经验,在全市推广,并进一步从财务管理、监督、专业队伍的组织、目标承包管理责任制推行等方面予以调控,以加快住宅区管理向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到1988年,由企业实施管理,房管局进行监督的住宅区管理体制在深圳市已基本形成。
广州于1981年开始在新建的东湖新村试点实行新型住宅区管理方法。为了管理好这个住宅小区,开发商东华公司参考香港屋村管理经验,在新村内组建管理处。管理处在几个方面制订和实施了具体的管理措施:维护小区规划布局和楼房外貌,制止乱搭乱建;楼内公共区域和楼外道路、空地等统一实行清洁卫生管理;统一种植和管养花木,美化、绿比环境;统一实行治安管理;向注户提供多种服务。尽管初期的管理水平较低,但颇受好评,引起有关部门和社会的重视。1984年末,广州房地产经济研究会到东湖新村进行考察,写出论文《城市住宅管理要向多层次的综合服务与经营管理型发展》。这篇论文在提交中国城市住宅研究会1984年年会进行交流时受到肯定。接着,广州市的房地产研究团体和行业协会积极向政府提出推行新型住宅区管理的建议,并于1986年10月初与市房地产管理局联合召开了“广州市住宅小区管理和服务专题研讨会”。会后,市房地局和房地产研究会联合向市政府提出抓好住宅小区管理和服务的专题报告,同时编印出版论著《住宅小区的管理和服务》,1986年以来,广州市政府、市建委和房管部门把住宅区管理提到议事日程上,不断组织经验交流,推动此项工作的进程,在这种背景下,东华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开发建成广州五羊村住宅小区后,就成立了东华物业管理公司,对该住宅小区进行专业化物业管理。东华物业管理公司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小区物业管理模式,并通过专业化的管理服务,使小区的各个方面能够正常运转而且能发挥最佳的效能,营造和维持了优美整洁、方便舒适、文明安全的小区居住环境。五羊村在1988年广州市住宅小区评比中获第一名;1991年获“广东省优秀住宅小区”称号;1992年被评选为国家模范文明住宅小区(第一名)。
在沿海开放城市几年来物业管理试点经验的基础上,1994年3月,建设部颁布《城市新建住宅小区管理办法》,强调新建小区必须推行物业管理,并指明:住宅小区推行社会化、专业化管理模式,由物业管理公司实施统一专业化管理是深化房地产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在这种形势下,物业管理在中国获得了广泛的认同,其含义也从仅指住宅小区的管理,扩大到包括各类办公楼宇、商业中心、旅游酒店以及工业大厦的管理,并逐步进入更为规范和迅速的发展阶段。
1981年3月中国第一家专业物业管理公司成立,标志着中国在物业管理上已迈出了第一步 1993年6月,深圳市物业管理协会正式成立,则表明中国物业管理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现在,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城市纷纷积极推行物业管理,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伴随物业管理的发展,获得物业管理资质的专业管理公司在全国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地涯现,并逐步形成规模,仅上海就有近千家物业管理公司。在此推动下,我国物业管理的竞争市场也开始形成。
本文地址:http://www.wuye.org.cn/zhishi/guanli/2366.html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全国物业服务资质公示平台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本站转载的文章出于传递分享信息的目的,如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处理。